玉米科学

小麦×玉米远缘杂交育种技术 

来源:玉米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20

目前,分子生物学日益成熟,分子育种技术也随之发展,有力地提高了育种的质量。采用小麦亲本杂交后代与玉米进行远缘杂交,经2,4-D诱导和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胚及植株,再经染色体加倍,结合分子标记技术,达到了单代纯化小麦新品系的能力[1-2]。虽然单倍体幼胚诱导受亲本、激素、光、温等多因素影响,但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能大大缩短小麦育种年限,加快育种进程,节省人力、物力,在小麦育种上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和现实意义。本文分析了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优势,阐述了小麦×玉米远缘杂交育种技术,展望了小麦×玉米杂交对高效改进小麦育种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[3-4]。

1 不同育种方式比较

1.1 传统育种

按照常规育种程序,运用传统杂交育种方式对小麦品种进行基因改良,按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一般需要6~8年时间才能筛选出农艺性状相对整齐一致的稳定纯合群体,再经过多区域试验需要的时间更长,延长了培育时间与周期,且投入了大量资源,再加上自交后纯合品种依然存在各种缺点。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在选育过程中会有优良性状流失。

1.2 小麦单倍体育种

1.2.1 花药培养。现阶段,很多植物采取花粉、花药培养的方式培育出单倍体植株,禾本科作物(水稻、高粱、玉米等)也可采取这一方式培育出植株。同时,单倍体加倍技术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。大量研究证实,由于自身基因的原因,小麦采取花药培养的效果较差,出现了大规模白化苗。

1.2.2 球茎大麦法。球茎大麦在大麦单倍体育种中得到广泛运用,运用大麦杂交后代与球茎大麦杂交,后者的染色体会消失,从而诱导单倍体,再经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体[5]。小麦杂交后代与球茎大麦杂交,针对小麦基因型而言,与5B、5A染色体有关的Kr基因选择性较大,难以同外源植物相交配。同时,小麦同球茎大麦杂交后,球茎大麦染色体依然存在,父本中不良基因掺杂到了小麦中,使杂交后代基因型更加复杂多样,在杂交后代中表达出来,从而增加了选育难度。

1.2.3 小麦×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单倍体。20世纪80年代,Laurie等采取小麦×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植株,经细胞学观察得知,该幼胚属于单倍体胚,将玉米花粉授在小麦上,1 d后杂种胚出现了21条小麦染色体、10条玉米染色体,授粉7 d后杂种胚中只有21条小麦染色体、微核。随后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方法进行了研究,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小麦×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单倍体得到了广泛的运用。利用小麦与玉米进行远缘杂交,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获得小麦单倍体胚,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获得DH系,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[6]。

2 小麦×玉米远缘杂交育种技术

2.1 亲本选择

2.1.1 小麦自身基因型限制。蔡 华等[1]研究表明,不同小麦杂交组合远缘杂交的得胚率差异显著,在试验中,虽然难以避免环境的干扰,然而各种小麦基因型间的区别是最关键的。笔者用不同小麦杂交组合与同一种玉米杂交,得胚率有很大差异。因此,诱导得胚率与小麦的基因型有较大的关联。

2.1.2 父本玉米的选择。针对小麦单倍体而言,玉米基因型发挥着重要的诱导作用。例如,王广金[2]选用糯玉米、甜玉米与普通玉米3种基因型同2个小麦进行杂交试验,结果表明,甜玉米、糯玉米、普通玉米平均得胚率分别为8.71%、6.54%、5.65%。笔者分别用甜玉米、糯玉米、普通玉米给同一小麦杂交组合授粉,研究结果表明,在得胚率方面,甜玉米最高,其次为糯玉米。采用3种玉米给同一个小麦品种进行授粉,研究结果证实,三者在得胚率上差异明显。陈新民等[3]研究指出,在诱导单倍体影响方面,玉米基因型高于小麦基因型。因此,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中,父本玉米应选择具有高配合力的玉米。

2.2 花期调节

由于生育期不同,小麦和玉米在同期播种是花期不遇的。冬天、春天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,但是并不是玉米种植时期,此时玉米大多数植株较矮、花粉含量较低。在春秋季,正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,这时由于环境的影响小麦已经无法控制,植株倒伏现象严重,农艺性状较差,难以成为最佳母本。对此,可采取小麦、玉米分期播种的方式,再配备先进设备,注重肥水管理,以此来对花期进行有效调节。笔者用分期播种玉米调节花期实现花期相遇,成功实现杂交。

2.3 去雄授粉时期的选择

上一篇:晋北区玉米—柴胡套种高产栽培技术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