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科学

网络舆情应对五要五不要 

来源:玉米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8-04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现在,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,如果不懂互联网、不善于运用互联网,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、懂网、用网,积极谋划、推动、引导互联网发展。”“要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、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、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、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,把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。”当前,“快速传播失真、表达观点极端、情感传递情绪化等现象时有发生,网络舆论产生的新情况,严重考验着政府的舆论引导与危机管理能力,这对新时代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要求”[1]。舆情回应需要一个复杂的研判、协调、权衡过程。党政干部要加强互联网思维,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,要区分不同情况,做到适时适当科学回应,从源头上预防并减少、杜绝舆情应对处置中的各类次生舆情,从而赢得民心与尊重。

一、要及时回应,不要匆忙定性

“早讲事实、重讲态度、多讲措施、慎讲原因”是网络舆情回应的基本原则。网络舆情从出现到猛烈蔓延很快,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曝出的第一时间,要第一时间回应,以饱和信息发布占领舆论高地。但及时回应不等于“越快越好”,披露已知事实和官方态度可以快,涉及事实的原因、定性,则不宜操之过急。

(一)要快速响应

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,往往涉及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,党政部门容易成为公众和舆论质疑的对象。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,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回应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,在24小时内开新闻发布会,避免出现迟反应、慢反应造成被动,要掌握应对处置主动权。2019年7月,三门峡义马气化厂爆炸事件舆情应对响应快,第一时间发布信息,滚动跟进发布,科学处置引导,让真相跑赢谣言。7月19日15:45发生爆炸;19:26义马党政网发布信息“具体伤亡情况正在统计中,当地政府已启动应急预案”;22:21再次发布事故最新消息,首次公布死亡、失联和重伤人数。7月20日19:40三门峡举行新闻通气会。7月21日,舆情趋于平稳。这次突发事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,占据舆论制高点,有效避免了不实信息的传播。而一些突发事件在实际处置中,不少人怕担责任,怕惹火烧身,怕网上炒作,不愿发声、不敢发声。有的人反应迟钝,信息发布跟不上,真理还在穿鞋,谣言已经跑遍天下。“一旦在信息传递中隐含错误内容和不良误导,公众就丧失了对真实信息的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,从而表现出盲目的趋从或对抗,无视或拒绝真相,进一步扩大事件的恶劣影响。”[2]2019年10月10日无锡高架桥坍塌事件,事发9小时内当地政府失声,引发媒体强烈不满,直接怒怼“@无锡发布是外包了吗?”政府声音的长时间缺位导致了舆情一度汹涌,网民从事故现场转发到对事故原因的关注,猜测是否为“豆腐渣”工程造成的,甚至衍生谣言与各类次生舆情。

(二)不要草率发声

事实上,大部分舆情出来后,要慎重发声,不要因为要快回应就草率发声。这个草率表现在基本事实不清楚时匆忙定调。要先给态度再给事实,甚至不必急于给事实。正确的发布,说法比事实还重要。“说法”一般指发布者应有的态度,“不知道”不等于可以“不关切”,要先抚平网民焦虑。2019年12月2日,河南郸城公布退伍军人安置名单,民工仵瑞华发现被他人顶替参加工作23年,引发媒体关注。12月4日郸城官方微博发布“关于网上报道退伍军人仵瑞华被顶替上班的情况说明”,说“郸城县高度重视,立即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对此事开展全面调查。目前,冒名顶替者已停止工作并接受调查,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。郸城相关部门表示,此事将一查到底,无论牵涉到谁,将严肃处理,绝不姑息”。长达23年的事件虽然短时间不能查清,该说明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严肃查处的态度,安抚了网民的焦虑情绪。自此,舆情进入回落期。2020年1月22日,郸城官方微博发布《关于退役军人仵瑞华被冒名安置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》,公布了调查和处理结果。这一结果被网友评价为“脉络清晰,详细公正,十分可信”。郸城县高度重视,处理问题认真,公开结果详细,有效引导舆情趋于平息。快速及时地处理舆情固然重要,但要切忌草率发声,及时有效地满足公众知情权,清晰准确地解答公众疑虑,公平公正地处理事件,是舆情回应需要考量的关键。

二、要焦点回应,不要自说自话

上一篇:气候变化下科学与政治的协商
下一篇:没有了